中方在波斯湾,打开能源新局面
近日,卡塔尔世界杯顺利开幕,中国与卡塔尔之间的“历史性合作”也引来多方关注。据悉,卡塔尔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与中国签署长达27年的天然气出口合同,卡塔尔每年将向中国提供400万吨液化天然气。折算一下,未来卡塔尔将有1.08亿吨天然气运往中国,这不仅会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也帮助中国在波斯湾地区打开了能源合作的新局面。
上图为卡塔尔能源公司
以2021年为例,中国石油消费达到6.9亿吨,中国产量却只有1.99亿吨;中国天然气消费达到3650亿方,中国的产量却只有2000亿方,就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来讲,中国早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但能否进口足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成为摆在中国面前无法忽视的安全问题,如果石油天然气进口量不足,轻则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重则直接导致中国一些重要石化领域进入瘫痪状态。就像目前的德国,由于缺少了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德国最大化工厂巴尼斯不得不将公司搬往中国。因此,寻求大规模、长时间而又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始终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诉求。
此时,沙特最先递来了“橄榄枝”,并在波斯湾地区取得了不小的示范作用。两国先后签订了石油、天然气合作订单、炼油厂合作订单、氢能开发订单,有效地加强了两国互信互利,近期两国更是宣布要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沙特、巴基斯坦能源供应走廊,在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沙特军火商不仅成建制地购买中式装备,还把中国的无人机生产线也搬到了沙特,这在中东地区一度激起了马太效应。卡塔尔、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国毫不犹豫地向中国递出橄榄枝,此次中国与卡塔尔的合作就是例子,无论是害怕沙特独占中国市场,还是要追随沙特推行亲中政策,这些国家的行动都有效地保证了中国能源安全,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放眼全球,目前国际能源危机正愈演愈烈。俄乌冲突仍然看不到停战的希望,国际能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推高了石油天然气的价格,美国政府为了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率,数次要求沙特增产却没有得到积极回应。据最新消息,目前美国已经对沙特王储在卡舒吉事件中的行为做出了豁免,一度还想放出假消息,称沙特同意增产,但沙特马上辟谣,称此次减产将会持续到2023年年底。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仍然得到如此多的能源供应支持,往小处说,是有效保证中国能源安全,往大处说,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民心所向。如果将时间回溯到20年前,绝大多数产油国都不得不看美国的脸色过日子,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有效提升了美国的国家信誉,白宫事实上就是世界警察局。
但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所有国家都看清楚看到美国纸老虎的本质,也都清楚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理念更符合各国利益,中式现代化理念是目前这些国家最好的发展出路,所以才会不顾美国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拒绝与欧洲签署整体能源供应协议,绝不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另一方面,把握机遇,加大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加深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为后美国时代发展奠定基础!